风云君看到一份三季报,着实人间惨剧: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71亿,同比下降27.03%,净亏损6.05亿,同比下降1,452.80%,第三季度单季度亏损5.89亿。
今天,风云君就带各位少侠认识一下这份三季报的主人世嘉科技(002796.SZ)。
世嘉科技成立于1990年,于2016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有两块,一是精密箱体系统,包括电梯箱体系统及专业设备柜体系统;二是移动通信设施,包括射频器件和天线产品。
其中,精密箱体系统是世嘉科技从成立之初,至2018年并购苏州波发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波发特”)之前,一直从事的领域。
“专注主业27年?”对,比风云君岁数都大。当然啦,也比我们95后老板岁数大!
精密箱体系统的基本的产品是电梯箱体,主要服务客户包括迅达、通力、蒂森克虏伯以及奥的斯,都是高档楼宇住宅经常能看到的外资名牌; 而射频器件和天线产品,是并购苏州波发特后引入的新业务,主要客户是中兴通讯和爱立信,服务于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的4G、5G基站建设。
从并购当年开始,两类业务的收入贡献就基本平分秋色,而利润贡献则是射频器件和天线产品更胜一筹。
但是如开头所述,世嘉科技的成绩单并不好看。收入、毛利率和净利率,从2019年开始就像坐滑梯一样一路下滑,直至2021年三季度跌到惨不忍睹。
世嘉科技的精密箱体收入,自上市以后仅维持了三年明显增长,从2019年起就开始停滞不前,2020年直接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仅6.57%。
毛利率也不容乐观。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从20%下滑至不足5%,也就比银行理财高点。
精密箱体产业的上游为不锈钢、铝板原材料供应行业和设备制造业,下游为电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医疗、轨道交通、通信及航空航天等专用设备制造。
以世嘉科技的电梯箱体产品为例。下游电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市场占有率集中在迅达、通力、蒂森克虏伯和奥的斯等外资企业中。在这种情况下,世嘉科技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显然并不强。“以销定产”的业务模式也代表着客户的真实需求决定着公司发展。
再看上游。依据招股书披露,产品成本中平均80%以上是材料成本,而材料中又以不锈钢板、钢板、铝板为主,因此上游材料的供应数量和价格对世嘉科技有重大影响,且无法自主控制。
处于这种靠下游赏饭过活、对上游只有被动接受的境地,薅羊毛的白日梦就别做了,赶紧回到世嘉科技正在两头受大铁板夹板气的现实中来吧!
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迅速,并持续在高位震荡。虽然2020年初价格有小幅回落,但紧随其后的是更大幅度地持续性暴涨。这给世嘉科技带来了很大成本压力。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受投资增速下滑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因素影响,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增量放缓,肉眼可见的激烈竞争开始了。
更尴尬的是,本轮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之前,由于上游原材料市场低迷,世嘉科技刚刚下调了出厂价。面对突如其来的原材料上涨,世嘉科技选择了一个人扛,并坚持到2019年都没有明显上涨。
硬抗确实在提高销量扩大收入方面取得了成效。2016至2019年,收入同比增速最高达22%,复合增长率10%。但降价却导致毛利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降至13%。
结局当然不出意料,单价上涨7%,销量下降11.5%。这场向下游客户议价权发起的挑战,以世嘉科技收入和毛利率双双下跌告终。
从平均销售单价和平均单位成本角度,能更清晰地感受到世嘉科技夹在上下游两块铁板中的境遇。
2016年,单位成本下降时,销售单价降幅更高,2017年,单位成本暴涨,销售单价继续下探,而从2018年起,销售单价涨幅均小于单位成本涨幅。
风云君给各位少侠将上段翻译成白话就是:有好处先让给下游大哥,有难处一定小弟先抗。
世嘉科技在上市后第二年就启动了对苏州波发特的并购,历经一年于2018年完成。
风云君认为,公司在原主业遭受上下游双重压力,且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开拓新的市场,是意料之中和情理之内的。
但是,世嘉科技又选了一个受上下游夹板气的行业,风云君就不能理解了,难道是精密箱体业务的亏还没吃够?
苏州波发特的移动通信设施业务以射频器件和天线产品为主。材料成本占经营成本70%以上,主要材料包括铝锭、五金件等,大客户是中兴通讯和爱立信,客户所处通信设施集成行业已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态势。
更甚的是,相较于精密箱体业务,苏州波发特的客户在移动通信设施产业链中,本身对下游的话语权也不高。那么,层层业绩压力会向哪一端传导就不用风云君多说了吧。
此次并购,苏州波发特评估价7.5亿,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1.31亿,世嘉科技合并报表形成商誉5.69亿。
2020年,世嘉科技披露,一受新冠疫情影响,开工率不足,而生产、管理等成本却增加,二受海外新冠疫情扩散影响,全年产品出口未达预期,三受国内5G基站建设未达预期,苏州波发特2020年度经营业绩没有到达预期,累计业绩完成率99.07%,计提商誉减值0.19亿元。
注意,这是承诺期最后一年哦——承诺期内就变脸的并购,期后商誉暴雷还意外吗?
于是在2021年三季报中,世嘉科技“顺水推舟”将商誉余额全部减值完毕。而三季报净利巨亏也由此产生。
作为并购对价,世嘉科技向苏州波发特的大股东陈宝华支付了现金0.75亿,外加约921万股公司股份,持股票比例约8%。
陈老板在限售股解锁的当月就开始减持套现。一顿操作猛如虎,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世嘉科技股价已经腰斩,但陈老板仍套现1.49亿,最新持股比例5.30%,持有股市值约1.23亿元。
王娟和韩惠明夫妇及其女儿韩裕玉是世嘉科技实控人,目前合计持股39.34%,上市至今,韩裕玉已累计减持16次套现2.08亿。
当然,几位老板也知道韭菜不能割得太明显,2021年12月25日,三位实控人联合陈老板发表不减持公司股份的承诺以“稳定军心”。
精密箱体系统和移动通信设施两大业务均折戟沉沙,世嘉科技又将目光投向了医疗器械业务。
2020年3月,世嘉科技营业范围增加口罩生产和销售。但是不幸再次降临,公司在初入新业务领域的当年就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年报披露信息数据显示,公司向浙江宇众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宇众”)支付了300万定金,并于当年全额计提减值。
风云君搜了一下浙江宇众的工商信息,发现此公司是2020年4月才刚刚成立,实缴资本仅200万元,主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等。虽然成立当年就获得了世嘉科技大额订单支持,但公司经营并不好。
目前,浙江宇众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示为失信公司,被债权人申请强制清算与破产。
但是,这“一点点学费”并没有阻挡世嘉科技向医疗器械领域进军的脚步。2021年8月,公司投资设立子公司苏州世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控股50.1%。
至于世嘉科技在新领域能否有所突破,为扭转业绩颓势找到新的着力点,应该还需要等上一阵子,毕竟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相关资质要的时间真不算短。
从成立至上市之初,世嘉科技坚持主业精密箱体系统27年之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下游客户议价强势,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在此背景下,多元化发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似乎是唯一解决途径。
但在新进入的移动通信设施领域,世嘉科技仍处于与原主业相似的尴尬境地,且由于业绩没有到达预期,商誉减值,造成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巨亏。
至于最近涉足的医疗器械领域,是否能扭转世嘉科技面临的不利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多事”的风云君想提醒一嘴。多元化发展本就存在很大风险,在主业处于颓势的阶段强行多元化,更使得风险倍增。
还是那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下载市值风云APP,买股之前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