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韩晓军提案:关于新质生产力

2024-08-05 电梯绳轮

  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转轮中心体锻件应用在哪个项目,发挥了啥作业,为什么受到行业重点关注?

  国机重装研制的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转轮中心体锻件应用于中国大唐扎拉电站500兆瓦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该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冲击式水电项目。冲击式水电机组是服务国家“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的主力机型,研制世界首台最大的冲击式转轮中心体锻件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役的又一次冲锋,也是国集重装作为国之重器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国机重装成功研制世界首件500兆瓦级冲击式转轮中心体,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我国在冲击式水电用特大型锻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转轮中心体锻件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产品之一,有什么特征,体现在什么地方?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冲击式转轮是利用水的巨大落差推动自身旋转,带动发电机旋转实现发电,是水电机组中研发难度最大、制造难题最多的核心部件之一。中心体锻件作为连接叶片和中心轴的载体,则是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转轮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制造可行性,还要兼顾材料的强韧性和纯净度,能长期抵抗泥沙的磨腐蚀。如果把冲击式转轮称作高水头水电机组的动力源,那中心体就是输送动力的“心脏”。这颗“心脏”重量接近150吨,是国产化首台金窝水电站150兆瓦冲击式转轮重量的7倍多,是当前世界规格尺寸最大的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锻件,探伤和力学性能指标要求极高,国内外均无制造业绩与经验。

  为此,国机重装充分的发挥自主创新技术优势和极限制造能力,开展了系统性的材料基础特性及制造工艺技术探讨研究,攻克了水电用特大型锻件钢水纯净化冶炼、厚大饼类件形性控制仿形锻造等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从源头和底层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掌握了锻件研制全流程关键技术。这是我们坚持培育新质生产力结出的硕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建设西南水电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以来国机重装在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

  国机重装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坚持“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紧扣高水平发展主线,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数字技术研究院,扎实推进金属成型技术与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型铸锻件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0个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催生新产业、培育新模式、形成新动能。这与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高度契合,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一脉相承,是国机重装在培育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在清洁能源、航空航天、先进冶金、新型储能等领域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原创性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助力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比如: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成功研制首套300兆瓦级F级自主化重型燃机转子锻件、燃烧室内外壳铸件,在F级重型燃机领域,成为中国唯一具备批量制造大型全套核心铸锻件能力的供应商,并正在开展燃机最高等级400MW级H/J级重型燃机锻件材料研制,为我国机械工业向高端迈进提供了重要支撑。是中国唯一研制成功百万千瓦级620℃超超临界FB2转子锻件的企业,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最高温度等级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实现完全国产化,为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成功研制首套国产化1000MW核电常规岛汽轮机焊接低压转子锻件,成为国内唯一具备批量交付能力的企业;成功研制目前全球尺寸规格最大、技术方面的要求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国和一号”CAP1400主管道,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主管道,实现国内三代压水堆核电主管道全覆盖,有力保障了我国核能装备安全稳定运行。

  在航空模锻件领域,成功研制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起落架模锻件,是CR929宽体客机大型承重件预研阶段目前国内唯一厂家;成功研制C919大飞机70%以上大型模锻件、130多件关键承力锻件,有力地保障了C919商业飞行;成功研制世界最大的钛合金模锻件TA15钛合金锻件,实现了首台关键锻件的自主可控;成功交付第1000件空客A320主起落架外筒锻件,标志着超大型、异形大型客机起落架锻件实现从研制到批产的跨越式发展。起落架等航空模锻件部分产品成形技术和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波音787、空客350起落架外筒锻件国内唯一供应商。

  在冶金成套装备方面,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兼容方、圆、板坯多功能连铸机,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成功研制亚洲最大负载125MN预拉伸机组,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一键式”智慧炼钢,国内首套生态电炉,国产“手撕钢”装备二十辊不锈钢冷轧机组、国内首套800mm铜带六辊中精轧机组等装备。

  国机重装坚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在装备制造多个领域中形成“唯一”、“首个”、“最大”等技术领先的头衔,累计4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创造了400余项“中国第一”,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授权专利2000 余件,积极担当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

  开年以来,多个行业、地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积极谋划,国机重装看好哪些赛道,采取了什么举措?

  高水平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我们推进企业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重大机遇。国机重装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持续优化创新机制,不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大力实施精益管理与数智赋能,重点在清洁能源、航空航天、先进冶金、石油化学工业、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快速推进重大装备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人才链、创新链相融相促,数字智能和传统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产业向新,生产力焕新。

  一是紧紧围绕创新主旋律,大力推进原创性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能力建设和水平提升。积极打造国家“基础制造工艺装备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以突破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及填补空白为主攻方向,切实提升基础制造工艺装备设计、制造能力,以科学技术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以原创性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瞄准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导向,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更新、材料替代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加快实施绿色科技应用推广,让重大装备科技分量更足、绿色成色更浓。加快“数改智转”步伐,推进数字智能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构建“数字重装”信息体系,围绕打造数字运营、数字工艺、数字车间应用,实现装备制造全过程数字化建设。坚持推进精益运营,紧盯精益价值创造目标,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持续性变革创新。

  三是服务国家战略所需,布局产业链未来业务,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重装企业目标,加快新兴领域开拓创新,在新型储能、先进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业务领域加大研发成果转换和产业化应用,在新材料领域努力跑出“加速度”;围绕“制造+服务”打造现代工业服务产业,培育高端材料检验测试等特色延伸业务,加快新赛道产业布局,助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年1月31日,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国机重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精神,充分的发挥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提案中重点围绕重大技术装备及首批次材料研制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国产零部件和材料的占比,进而进一步激发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薄弱领域攻关突破的内在潜力,逐步的提升基础共性技术在全产业链应用中的支撑作用。具体建议有三条。

  建议国家设立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及关键材料首批次研发基金,加大对首台套、关键材料首批次研制的资金支持。同时支持首台套产品迭代升级,鼓励行业院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立首台套智能运维和数据平台,积累运行数据,反馈给制造企业优化迭代。其次加快落实《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支持行业头部企业搭建中试平台,对配合头部企业组织试制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着力解决首台套产品的中试共性问题,不断的提高首台套产品质量水平。

  对首台套关键零部件、首批次材料来差异化保险,针对不同首台套产品设定不同有效期,对首批次零部件、首批次材料保险比例差异化设置,将首台套保险对象从生产制造业企业扩展到工程总承包企业。同时,提高首台套补贴政策中重大装备的奖励比例。因重大装备属于定制化单件产品,应用场景和订单较少,但研发难度大、前期试制投入多。建议针对重大装备奖励不单以销售合同金额作为依据,综合考虑技术领先水平和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意义,提高奖励的比例。

  加快在核电、火电等高端能源装备招标中,落实《关于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平等参与企业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实施提交首台(套)相关证明材料即视同满足市场占有率、应用业绩等要求。希望国务院国资委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给予国有资本金支持,在“一企一策”中针对首台套产品突破的国有公司进行考核加分,在批复审核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可研报告时,积极鼓励首台套产品的应用。同时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支持企业运用首批次零部件、首批次材料实施全产业链技术改造,扩大创新产品应用市场。